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□本报记者 王宇露
2023年以来,A股、港股市场回暖,私募基金业绩也相应迎来大反弹。其中,股票策略类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尤为突出,1月股票策略私募基金整体的收益率均值为5.83%,正收益率占比为94.57%。在市场回暖和基金业绩的反弹下,私募基金备案热潮延续,百亿私募也积极“上新”。
展望后市,机构认为,市场仍在整体恢复的道路上,继续维持今年对权益类资产更为积极的观点。接下来市场有望由中小盘股票接棒。
业绩表现突出
2023年以来,私募基金业绩迎来大反弹。第三方平台统计数据显示,有业绩记录的23555只私募证券基金1月整体收益率为4.54%,收复了去年一半的亏损。
其中,股票策略类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尤为突出,领跑各类策略。据统计,15234只股票策略基金1月平均收益率为5.63%,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有13808只,占比高达90.64%。取得正收益的股票策略产品中,有259只基金单月收益率超20%。
从股票私募机构的业绩表现来看,在第三方平台筛选的符合条件的2653家公司当中,2023年1月股票策略私募机构整体的收益率均值为5.83%,正收益占比为94.57%。不过,不同机构业绩首尾差距显著,收益率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在79%以上。
具体到百亿私募来看,74家百亿规模股票私募1月整体收益率为5.06%,取得正收益率的家数为72家,占比达97.30%,景林资产、正圆投资收益领先。
百亿私募积极“上新”
A股市场回暖和基金业绩的反弹,也带动了私募的备案热潮。根据第三方平台统计,今年1月份私募证券类投资基金共计备案2261只。在受春节假期影响的情况下,与去年12月环比仅下降11.26%。
从新备案产品的策略来看,在1月新备案的2261只私募证券基金产品中,股票策略主观多头产品占比最多,达40.42%;量化多头次之,达10.13%。
不少百亿私募依然延续去年密集成立新产品的趋势,积极布局,尤其是一些刚刚加入百亿行列的私募。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,1月共有49家百亿私募“上新”产品,共计备案174只。
其中,梅山保税港区凌顶投资、华软新动力(维权)私募基金、一村投资分别备案24只、14只和12只,在百亿私募中位居前列。另外,思勰投资、广金美好、远信投资、千宜投资、通怡投资、恒德资本、衍复投资备案产品均在5只以上。
小盘成长有望接棒
经历连续上涨后,随着外资流入放缓,市场进入阶段性震荡整固阶段。
对于外资的流向,星石投资研报认为,影响外资流入国内的基本面指标、流动性、风险偏好以及性价比四类指标自2022年11月以来出现积极变化。随着2023年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,美国经济衰退延续,中美周期错位下,人民币资产性价比提高。全年来看,外资有望成为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之一。
勤辰资产研报表示,股市在连续上涨后出现震荡,但是成交额有所放大,市场情绪和活跃度有一定改善,市场风格也表现出一定变化,从之前外资主导的白马股风格转向小盘成长风格。自2月份以来,内资接力外资,A股定价权可能重新回到内资,市场仍在整体恢复的道路上,成长洼地是近期主线,继续维持今年对权益类资产更为积极的观点。
从经济基本面来看,清和泉资本研报指出,随着疫情的消退,消费场景恢复明显好于预期。除消费外,生产和开工方面也在产生积极变化。目前地产依然处于政策很强、现实较弱的情形中,未来在需求端的复苏仍然是关键环节。
清和泉资本研报认为,前期市场系统性修复已经较为充分,而边际上市场对政策力度、业绩兑现及地缘冲突的分歧加大,市场随之降温进入震荡盘整阶段。在当前政策、业绩空窗期中,市场有望由中小盘股票接棒。
奥美医疗12月13日公告,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监事会主席冯世海出具的《关于本人亲属误操作卖出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的情况及致歉说明》,冯世海的配偶裴春梅于12月8日因误操作卖出公司股票2000股,构成...
本报记者 包兴安 12月13日,*ST海核公告称,公司独立董事因涉嫌内幕交易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,引发关注。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根据上市公司收到的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和《警示函》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...
《香港经济日报》12月14日消息,虽然香港下半年新股数目回暖,但德勤中国料全年新股集资额仍按年下跌7成,达到1020亿港元,创10年低位,上市宗数跌15%至82宗,排名升至第四位。德勤中国预计,受...
财联社12月16日讯(编辑 周子意)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一份新报告预测,亚太地区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或面临重大的下行风险。 该报告指出,在过去十年和新冠疫情初期,全球许多地区的房价呈现增长之...
12月16日,周四,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美国11月零售销售环比为-0.6%,低于市场预期的-0.2%,前值为1.3%,环比增速创去年12月以来最小纪录。扣除汽车和汽油后,11月核心零售销售环比为...
e公司讯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。会议指出,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。增强消费能力,改善消费条件,创新消费场景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支持住房改善、新能源汽车、养老...